第一千零一百零四章 難得的正經閑聊-《凡仙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葉yu道:是善良的心。王陽明的解釋叫做“良知”。

    所以王陽明心學的核心可以總結成:心即理,知行合一,致良知。

    對了,剛好提到良知、善心,那么在這里說點其他的東西。

    旁白道:等等!葉yu,你不會是為了水字數說點沒用的東西吧。

    葉yu道:不會,我想說的是和防衛部處理的案子有關的東西。

    現代的一些法律學家有一種奇怪而可笑的想法,他們以為把法律修訂的天衣無縫,就可以讓人不得不人人向善,不敢為惡。

    殊不知那種方法還不如孔子那樣勸人向善來的有效率,現實。

    首先,法律是人制定,加之世上不可能有完美之物,所以法律本就不可能有天衣無縫之說。就算你能此刻滴水不漏,也只是一時的天衣無縫,一旦時過境遷,一樣會漏洞顯露。所以法律注定了只能與時俱進,永遠走在不斷調整完善的路子上,而絕不可能有一勞永逸的完美之說。

    其次,法律自制定的那一刻起就給違反規矩的人埋下了巨大的利益。而人是貪婪的,是逐利的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法律也是違法行為的誘因之一,起碼法律指明了利益的方向。

    有些夸張過分的說法就是,如今的法律對于心地善良的人而言,多是脫褲子放屁的廢話,而對于那些法律真正需要規范的違法者,懲罰力道卻又是綿軟無力。這是很麻煩的一個狀態,而更麻煩的是,對于某些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認定不一,以至于懲罰力度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認知。而這一點就是這一次葉楓處理的案件最關鍵的地方。

    試問,人人向善的世道真的能實現嗎?就算實現了就真的是好的嗎?
    第(2/3)页